由我公司承接的临沂城投康养护理中心PVC地板项目顺利交付,PVC地板使用面积超过六万平米,为国内康养会中心。
临沂市康养护理中心位于临沂市祊河东岸、市行政新区北京路与武汉路路口西北侧 B105 地块,项目建设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为 70000㎡,总建筑面积为 186399㎡(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 127049㎡,地下建筑面积为 59350㎡)。项目基地西侧是新建的临沂市人民医院,南侧为临沂市儿童福利院与老年养护院,该区域是临沂市社会福祉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临沂市康养护理中心结合区域优势因地制宜,为周边的老年病与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康复便利,成为一家辐射鲁南地区、以康复为主、特色鲜明的医疗养护机构。
宏观、微观双角度下的前期策划
临沂市康养护理中心所在的 B105 地块原是从临沂市人民医院用地中划分出来的独立的医疗卫生用地,由当地开发代建。项目伊始,对于医院的定位,各部门意见曾存在一定的分歧。经过对临沂市及鲁南地区医疗资源的详细调研与分析,终结合城市发展从建筑策划的角度确立了“资源互补”的发展方向。
* 宏观的城市资源角度
作为鲁南的中心城市之一,临沂市汇集了医疗、教育、物流、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大量城市资源。项目用地紧邻新建成的人民医院,如果建设一所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必然与人民医院产生功能上的重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资源集约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在该项目用地上建设一座与人民医院功能互补、且能辐射鲁南区域的医疗设施应为的选择。
* 微观的服务群体角度
鲁南地区五市总人口近 3500 万人,城镇化率约为 50%。医疗资源分布较为集中,乡镇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较为旺盛。因此,乡镇居民向城市医疗机构汇集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大量的老年病与慢性病患者,由于无法就近进行稳定的长期,必须不断地往返于居住地与临沂市之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财力,造成较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综合上述两项分析,以服务老年病与慢性病患者为主的康复疗养中心的项目定位逐渐形成。该项目由老年病医院、康复中心(包含术后康复、卒中康复、失能失智康复、慢性病康复)、产后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专家会议及科研培训中心等功能组成,实现了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资源、功能的互补。
化整为零且融入社区的规划布局
通常在设计医疗建筑时较为注重缜密的功能配合与紧凑的动线设置,习惯性地把用地内的医院建筑设计为一个完整不可分的单体,因此当下医院建设项目的单体规模普遍较大。然而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于规模庞大、立面表情冰冷的医院建筑,无论在空间感受上,还是在医疗服务的体验方面,始终存在一些畏惧感,尤其是病耻感较强的老年病与慢性病患者,对于医疗建筑会本能地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通过医院建筑设计改善患者与这些医疗设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建筑师关注的要点。临沂市康养护理中心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进行设计研究的。
* 打破大规模 化整为零
如何避免一座 1000 床规模的医疗建筑带给患者压迫感,这是方案设计遇到的个难题。用地周边除集中的城市福祉设施外,以居住区为主。除市人民医院外,周边其他建筑的规模均不大。因此方案打破传统的大体量医疗建筑思路,与周边城市空间肌理有机结合,将康养护理中心的功能分散开,避免将主要功能集中至一栋大体量建筑内。
* 功能分明 融入社区
在明确方案设计的策略后,临沂市康养护理中心方案充分考虑了各功能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案没有做成一个完全封闭的医疗设施,使其与城市隔绝,而是结合康养护理中心各功能独立运营的理念,在设计时将其四周的场地尽可能地开放给公众,以增强康养护理中心与城市的关系,同时满足了各功能独立运行的交通需求。
规划方案通过三条东西向的车行道路将场地分为医疗区、康复区、健康区三个部分。中心的主入口设置在武汉路一侧,直接与包含老年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医疗区相对,到访车辆可按照预设机动车流线快速到达入口大厅门前,下客后快速离开或驶入地下停车库,避免不必要的绕行,减少与步行流线的相互干扰。医疗区与康复区之间的道路作为基地内的次级道路,而功能更加外向的健康区的道路与市政道路直接连通,用以保证产后康复中心和专家会议楼的独立运营。
注重空间体验感的建筑设计
* 将小节点串联成大组团的康复中心
南侧医疗区的康复中心一层以医疗街为中轴线,依次连接门诊主入口挂号大厅、门诊大厅及北侧的医技中心。轴线东西两侧分别布置了康复医疗中心的部分功能与国医馆;康复中心二层为门诊与检验区域;三层为 ICU、静配中心与内镜中心;四层至六层为康复中心住院部。住院部是康复中心设计的重点,设计方案采用了将小节点串联成大组团的方式,在确保每个护理单元的医疗效率的同时,让住院患者与医务工作者能够体验到变化丰富且功能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
住院部以 58 床为一个大护理单元,每个大护理单元设一个总护士站。一个大护理单元包含两个 20 床~30 床的小护理单元,每个小护理单元均有一个护士站。住院部每层通过两个小护理单元之间的走廊串联了局部的大型公共活动空间,形成了该区域内的可护理、可观赏、可休憩的大组团。在大组团里既有可以进行各种作业疗法的活动大厅,也有结合两层挑高的垂直绿化形成的可以进行园艺疗法的室内外庭院空间,极大地丰富了住院患者的生活。
* 独立运行的产后康复中心
产后康复中心位于项目用地西北侧,建筑面积约为 8500㎡,共 6 层。有别于老年病与术后康复等医疗设施,产后康复中心是完全面对健康人群、独立运营的康复设施。产后康复中心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 1 个月到 1 年左右的产后康复服务。产后康复中心每层为 1 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含有 10间标准间与 3 间家庭套间,并在各护理单元的中心位置设有约 160㎡的公共活动区域。一层是对外接洽服务区,二层为入住人员提供康复服务。此外,产后康复中心的一部分屋顶还设置了屋顶花园,为服务对象提供独立、舒适、优美的室外空间。
丰富多变的疗愈空间
慢性病与接受康复的患者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因此入住环境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与效果。临沂市康养护理中心利用以“银杏”“红枫”“杉树”为主题的三个中庭为患者打造了优美的环境。
在康复中心的底层还结合这三个主题中庭设置了通透的架空层空间,将康复训练、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主要公共空间都布置在此,形成内部的开放式服务空间,为康复患者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以利于其康复。同时,中庭景观还可以结合园艺疗法、森林疗法、音乐疗法、作业疗法等疗法,为住院患者提供更为多样的形式。考虑到大部分慢性病与正在康复中的患者都存在行动不便的情况,康复中心在二层以上还设置有“空中花园”,分散布置在各病区的连接处,充分将疗愈环境融入整个康复中心。
亲和力十足的立面造型
临沂市康养护理中心的立面设计尝试在城市界面中寻找一种具有亲和力的医疗设施的界面。有别于以往医疗建筑整齐划一的立面设计方法,中心以医疗区、康复区、健康区三个区域结合错落有致的城市街区形态营造立面风格,跟随场地功能布局自然形成为了东、南两个方向的四个出入口类似“开放街区”入口的形象,削弱了大体量医疗机构的压迫感,给市民创造了尺度适宜的医院立面。同时方案还在医疗区、康复区、健康区三个区域内通过建筑形体的穿插、错层、削减等手法,使医院内部的建筑在 20m 至 50m 的尺度上能够产生更接近生活社区的亲和感。此外,中心在外墙材料与内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也坚持重工艺、轻装饰的原则,通过暖色饰面砖结合通透的开放活动空间营造出温馨的治愈氛围。